Uni-Lab 配置指南

Uni-Lab 支持通过 Python 配置文件进行灵活的系统配置。本指南将帮助您理解配置选项并设置您的 Uni-Lab 环境。

配置文件格式

Uni-Lab 支持 Python 格式的配置文件,它比 YAML 或 JSON 提供更多的灵活性,包括支持注释、条件逻辑和复杂数据结构。

默认配置示例

首次使用时,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基础配置文件 local_config.py

# unilabos的配置文件

class BasicConfig:
    ak = ""  # 实验室网页给您提供的ak代码,您可以在配置文件中指定,也可以通过运行unilabos时以 --ak 传入,优先按照传入参数解析
    sk = ""  # 实验室网页给您提供的sk代码,您可以在配置文件中指定,也可以通过运行unilabos时以 --sk 传入,优先按照传入参数解析


# WebSocket配置,一般无需调整
class WSConfig:
    reconnect_interval = 5  # 重连间隔(秒)
    max_reconnect_attempts = 999  # 最大重连次数
    ping_interval = 30  # ping间隔(秒)

您可以进入实验室,点击左下角的头像在实验室详情中获取所在实验室的ak sk copy_aksk.gif

完整配置示例

您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更多配置选项:

#!/usr/bin/env python
# coding=utf-8
"""Uni-Lab 配置文件"""

# 基础配置
class BasicConfig:
    ak = "your_access_key"  # 实验室访问密钥
    sk = "your_secret_key"  # 实验室私钥
    working_dir = ""  # 工作目录(通常自动设置)
    config_path = ""  # 配置文件路径(自动设置)
    is_host_mode = True  # 是否为主站模式
    slave_no_host = False  # 从站模式下是否跳过等待主机服务
    upload_registry = False  # 是否上传注册表
    machine_name = "undefined"  # 机器名称(自动获取)
    vis_2d_enable = False  # 是否启用2D可视化
    enable_resource_load = True  # 是否启用资源加载
    communication_protocol = "websocket"  # 通信协议

# WebSocket配置
class WSConfig:
    reconnect_interval = 5  # 重连间隔(秒)
    max_reconnect_attempts = 999  # 最大重连次数
    ping_interval = 30  # ping间隔(秒)

# OSS上传配置
class OSSUploadConfig:
    api_host = ""  # API主机地址
    authorization = ""  # 授权信息
    init_endpoint = ""  # 初始化端点
    complete_endpoint = ""  # 完成端点
    max_retries = 3  # 最大重试次数

# HTTP配置
class HTTPConfig:
    remote_addr = "http://127.0.0.1:48197/api/v1"  # 远程地址

# ROS配置
class ROSConfig:
    modules = [
        "std_msgs.msg",
        "geometry_msgs.msg",
        "control_msgs.msg",
        "control_msgs.action",
        "nav2_msgs.action",
        "unilabos_msgs.msg",
        "unilabos_msgs.action",
    ]  # 需要加载的ROS模块

命令行参数覆盖配置

Uni-Lab 允许通过命令行参数覆盖配置文件中的设置,提供更灵活的配置方式。命令行参数的优先级高于配置文件。

支持命令行覆盖的配置项

以下配置项可以通过命令行参数进行覆盖:

配置类

配置字段

命令行参数

说明

BasicConfig

ak

--ak

实验室访问密钥

BasicConfig

sk

--sk

实验室私钥

BasicConfig

working_dir

--working_dir

工作目录路径

BasicConfig

is_host_mode

--is_slave

主站模式(参数为从站模式,取反)

BasicConfig

slave_no_host

--slave_no_host

从站模式下跳过等待主机服务

BasicConfig

upload_registry

--upload_registry

启动时上传注册表信息

BasicConfig

vis_2d_enable

--2d_vis

启用 2D 可视化

HTTPConfig

remote_addr

--addr

远程服务地址

特殊命令行参数

除了直接覆盖配置项的参数外,还有一些特殊的命令行参数:

参数

说明

--config

指定配置文件路径

--port

Web 服务端口(不影响配置文件)

--disable_browser

禁用自动打开浏览器(不影响配置文件)

--visual

可视化工具选择(不影响配置文件)

--skip_env_check

跳过环境检查(不影响配置文件)

配置优先级

配置项的生效优先级从高到低为:

  1. 命令行参数:最高优先级

  2. 环境变量:中等优先级

  3. 配置文件:基础优先级

使用示例

# 通过命令行覆盖认证信息
unilab --ak "new_access_key" --sk "new_secret_key"

# 覆盖服务器地址
unilab --addr "https://custom.server.com/api/v1"

# 启用从站模式并跳过等待主机
unilab --is_slave --slave_no_host

# 启用上传注册表和2D可视化
unilab --upload_registry --2d_vis

# 组合使用多个覆盖参数
unilab --ak "key" --sk "secret" --addr "test" --upload_registry --2d_vis

预设环境地址

--addr 参数支持以下预设值,会自动转换为对应的完整 URL:

  • testhttps://uni-lab.test.bohrium.com/api/v1

  • uathttps://uni-lab.uat.bohrium.com/api/v1

  • localhttp://127.0.0.1:48197/api/v1

  • 其他值 → 直接使用作为完整 URL

配置选项详解

基础配置 (BasicConfig)

基础配置包含了系统运行的核心参数:

参数

类型

默认值

说明

ak

str

""

实验室访问密钥(必需)

sk

str

""

实验室私钥(必需)

working_dir

str

""

工作目录,通常自动设置

is_host_mode

bool

True

是否为主站模式

slave_no_host

bool

False

从站模式下是否跳过等待主机服务

upload_registry

bool

False

启动时是否上传注册表信息

machine_name

str

"undefined"

机器名称,自动从 hostname 获取(不可配置)

vis_2d_enable

bool

False

是否启用 2D 可视化

communication_protocol

str

"websocket"

通信协议,固定为 websocket

认证配置

aksk 是必需的认证参数:

  1. 获取方式:在 Uni-Lab 官网 注册实验室后获得

  2. 配置方式

    • 命令行参数--ak "your_key" --sk "your_secret"(最高优先级)

    • 配置文件:在 BasicConfig 类中设置

    • 环境变量UNILABOS_BASICCONFIG_AKUNILABOS_BASICCONFIG_SK

  3. 优先级顺序:命令行参数 > 环境变量 > 配置文件

  4. 安全注意:请妥善保管您的密钥信息

推荐做法

  • 开发环境:使用配置文件

  • 生产环境:使用环境变量或命令行参数

  • 临时测试:使用命令行参数

WebSocket 配置 (WSConfig)

WebSocket 是 Uni-Lab 的主要通信方式:

参数

类型

默认值

说明

reconnect_interval

int

5

断线重连间隔(秒)

max_reconnect_attempts

int

999

最大重连次数

ping_interval

int

30

心跳检测间隔(秒)

HTTP 配置 (HTTPConfig)

HTTP 客户端配置用于与云端服务通信:

参数

类型

默认值

说明

remote_addr

str

"http://127.0.0.1:48197/api/v1"

远程服务地址

预设环境地址

  • 生产环境:https://uni-lab.bohrium.com/api/v1

  • 测试环境:https://uni-lab.test.bohrium.com/api/v1

  • UAT 环境:https://uni-lab.uat.bohrium.com/api/v1

  • 本地环境:http://127.0.0.1:48197/api/v1

ROS 配置 (ROSConfig)

配置 ROS 消息转换器需要加载的模块:

class ROSConfig:
    modules = [
        "std_msgs.msg",           # 标准消息类型
        "geometry_msgs.msg",      # 几何消息类型
        "control_msgs.msg",       # 控制消息类型
        "control_msgs.action",    # 控制动作类型
        "nav2_msgs.action",       # 导航动作类型
        "unilabos_msgs.msg",      # UniLab 自定义消息类型
        "unilabos_msgs.action",   # UniLab 自定义动作类型
    ]

您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设备和功能添加其他 ROS 模块。

OSS 上传配置 (OSSUploadConfig)

对象存储服务配置,用于文件上传功能:

参数

类型

默认值

说明

api_host

str

""

OSS API 主机地址

authorization

str

""

授权认证信息

init_endpoint

str

""

上传初始化端点

complete_endpoint

str

""

上传完成端点

max_retries

int

3

上传失败最大重试次数

环境变量支持

Uni-Lab 支持通过环境变量覆盖配置文件中的设置。环境变量格式为:

UNILABOS_{配置类名}_{字段名}

环境变量示例

# 设置基础配置
export UNILABOS_BASICCONFIG_AK="your_access_key"
export UNILABOS_BASICCONFIG_SK="your_secret_key"
export UNILABOS_BASICCONFIG_IS_HOST_MODE="true"

# 设置WebSocket配置
export UNILABOS_WSCONFIG_RECONNECT_INTERVAL="10"
export UNILABOS_WSCONFIG_MAX_RECONNECT_ATTEMPTS="500"

# 设置HTTP配置
export UNILABOS_HTTPCONFIG_REMOTE_ADDR="https://uni-lab.bohrium.com/api/v1"

环境变量类型转换

  • 布尔值"true", "1", "yes"True;其他 → False

  • 整数:自动转换为 int 类型

  • 浮点数:自动转换为 float 类型

  • 字符串:保持原值

配置文件使用方法

1. 指定配置文件启动

# 使用指定配置文件启动
unilab --config /path/to/your/config.py

2. 使用默认配置文件

如果不指定配置文件,系统会按以下顺序查找:

  1. 环境变量 UNILABOS_BASICCONFIG_CONFIG_PATH 指定的路径

  2. 工作目录下的 local_config.py

  3. 首次使用时会引导创建配置文件

3. 配置文件验证

系统启动时会自动验证配置文件:

  • 语法检查:确保 Python 语法正确

  • 类型检查:验证配置项类型是否匹配

  • 必需项检查:确保 aksk 已配置

最佳实践

1. 安全配置

  • 不要将包含密钥的配置文件提交到版本控制系统

  • 使用环境变量或命令行参数在生产环境中配置敏感信息

  • 定期更换访问密钥

  • 推荐配置方式

    # 生产环境 - 使用环境变量
    export UNILABOS_BASICCONFIG_AK="your_access_key"
    export UNILABOS_BASICCONFIG_SK="your_secret_key"
    unilab
    
    # 或使用命令行参数
    unilab --ak "your_access_key" --sk "your_secret_key"
    

2. 多环境配置

为不同环境创建不同的配置文件并结合命令行参数:

configs/
├── local_config.py      # 本地开发
├── test_config.py       # 测试环境
├── prod_config.py       # 生产环境
└── example_config.py    # 示例配置

环境切换示例

# 本地开发环境
unilab --config configs/local_config.py --addr local

# 测试环境
unilab --config configs/test_config.py --addr test --upload_registry

# 生产环境
unilab --config configs/prod_config.py --ak "$PROD_AK" --sk "$PROD_SK"

3. 配置管理

  • 保持配置文件简洁,只包含需要修改的配置项

  • 为配置项添加注释说明其作用

  • 定期检查和更新配置文件

  • 命令行参数优先使用场景

    • 临时测试不同配置

    • CI/CD 流水线中的动态配置

    • 不同环境间快速切换

    • 敏感信息的安全传递

4. 灵活配置策略

基础配置文件 + 命令行覆盖的推荐方式:

# base_config.py - 基础配置
class BasicConfig:
    # 非敏感配置写在文件中
    is_host_mode = True
    upload_registry = False
    vis_2d_enable = False

class WSConfig:
    reconnect_interval = 5
    max_reconnect_attempts = 999
    ping_interval = 30
# 启动时通过命令行覆盖关键参数
unilab --config base_config.py \
       --ak "$AK" \
       --sk "$SK" \
       --addr "test" \
       --upload_registry \
       --2d_vis

故障排除

1. 配置文件加载失败

错误信息[ENV] 配置文件 xxx 不存在

解决方法

  • 确认配置文件路径正确

  • 检查文件权限是否可读

  • 确保配置文件是 .py 格式

2. 语法错误

错误信息[ENV] 加载配置文件 xxx 失败

解决方法

  • 检查 Python 语法是否正确

  • 确认类名和字段名拼写正确

  • 验证缩进是否正确(使用空格而非制表符)

3. 认证失败

错误信息后续运行必须拥有一个实验室

解决方法

  • 确认 aksk 已正确配置

  • 检查密钥是否有效

  • 确认网络连接正常

4. 环境变量不生效

解决方法

  • 确认环境变量名格式正确(UNILABOS_CLASS_FIELD

  • 检查环境变量是否已正确设置

  • 重启系统或重新加载环境变量

5. 命令行参数不生效

错误现象:设置了命令行参数但配置没有生效

解决方法

  • 确认参数名拼写正确(如 --ak 而不是 --access_key

  • 检查参数格式是否正确(布尔参数如 --is_slave 不需要值)

  • 确认参数位置正确(所有参数都应在 unilab 之后)

  • 查看启动日志确认参数是否被正确解析

6. 配置优先级混淆

错误现象:不确定哪个配置生效

解决方法

  • 记住优先级:命令行参数 > 环境变量 > 配置文件

  • 使用 --ak--sk 参数时会看到提示信息

  • 检查启动日志中的配置加载信息

  • 临时移除低优先级配置来测试高优先级配置是否生效